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资讯 / 资讯 / 《战争之王》:杀死他的是整个世界

《战争之王》:杀死他的是整个世界

来源:   更新日期: 2024-12-31

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晚,和全世界大多数人一起目睹了红旗缓缓从克里姆林宫上空落下。

当他手捧诺贝尔和平奖时,他和所有人可能也都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会迎来新格局,但这个格局并不美好。

昔日能够让美利坚合众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心惊胆战的庞大红色帝国分崩离析,它遗留的令人生畏的军事遗产迅速通过各种合法与非法渠道扩散到世界各地。

那些曾经捍卫,或者假装捍卫理想的军人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世界,他们拥有如小山般庞大的枪械、导弹,成吨的坦克、大炮和装甲车,买一架战机会派飞行员现场试飞教学,至于核武器……只要钱给到位,也不是不能谈。

电影《战争之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拍摄的一个故事。

尽管距离电影上映过去了近二十年,这个世界也没有丝毫改变。

电影幕后,那些展现在镜头里成吨的AK47和坦克,居然都是真家伙。人家(剧组)说得也很清楚:

造道具的成本比用真家伙还贵。

何况这些军火在影片拍摄后就被迅速倒卖出去,送到了世界各地,如索马里和利比亚……

是的,电影最大的赞助商就是一群军火商人。

也就是说一群军火贩子出钱出物给剧组拍了一部“痛斥”军火贩子的电影。

这在我接受的传统思维里着实有些抽象。

可这是真的。

“1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军火商奥洛夫,对着逮捕他且得意洋洋的军人(伊桑霍克 饰)说:

“我告诉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的上司会把你叫出去,表扬你的勤奋执着,让你升职加薪,最后他还会跟你说必须把我放走。因为这个世界上必须有我这种人存在。”

后来证明奥洛夫说得一点都对。

他是个“白手套”,以军火贩子的名义走私很多军火,全球十大热点战场有七个都在用他走私的军火,别人眼里他十恶不赦,但他知道谁比他更值得用“十恶不赦”这个词评价。

影片表现得很隐晦,观众仔细咂摸不难发现,在奥洛夫背后,有很多平时看上去十分伟光正的国家,他们一边表示致力于世界和平,一边不遗余力地通过奥洛夫转销自己的军火。

只是一切都需要他以“走私”的名义,那些“人”则表现得无比愤怒:

世界之所以一直动乱,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军火贩子!

电影通过奥洛夫一路发家的历史铺排出“冷战”后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的表面,是全球人民共同渴望的大团结。

在这个世界的暗面,是一些国家划分地盘里挑外撅的斗争。

其实和“冷战”时期美苏扶持代理人打架一样,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大家都表现得十分恳切、真诚地希望能够停止斗争,实现和平。会议结束后,这些代表们纷纷在回去的路上致电自己的政府:

“缺货!赶紧补!”

然后成山的军火通过像奥洛夫这样的人“远销”世界各地。

“2

后来的一些观众善于在电影里找出“华点”,如:

男人就算卖军火养家也防不住女人背刺。

奥洛夫的妻子(布丽姬穆纳 饰)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军火贩子时痛斥他没有良知,其实可怪,她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就凭自己丈夫那整天游山玩水的样子,是怎么能够一掷千金的?

她有充分的理由反对丈夫的买卖,因为她的父母就死于战火。

她认为丈夫该收手,甚至该自首。

她脱去所有的衣服,光着身子等待奥洛夫回来,她觉得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来自不义的恶举。然而即便到今天,我依然认为这是一种很虚伪的人设——

没有人会拒绝庄园与奢侈品,起码现实中,奥洛夫的原型(不同的军火商),他们的妻儿没有一个不清楚丈夫到底在做什么,但她们同样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有些还是丈夫的“贤内助”。

《战争之王》设置了这样一个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女性角色,只能说从艺术创作角度出发,显得不至于全员恶人。

与奥洛夫的妻子相比,奥洛夫的弟弟(杰瑞德莱托 饰)之死算是本片最刺痛人心的场景:

他本是一个日子人,和哥哥一起经营一家餐厅,世道变了,他哥哥也变了。他成了他哥哥“发家”初期的帮手,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其他人一样目睹了时代变化,目睹了家乡(苏联)分裂,还目睹了原本的“一家人”变成了敌人。

哥哥奥洛夫跟他说要干大事,一心想要成为诗人的弟弟却看见这边哥哥在和世界各地的军阀做着买卖,那边军阀手下的士兵挥舞砍刀把一个女人活活砍死,接着拿起哥哥走私来的武器啧啧称赞。

在弟弟原本的世界里,本没有血腥的红色,只有赞美一切美好的斑斓。

于是他崩溃到吸毒,又在哥哥的要求下不得不陪着他继续走私军火。

当他忍无可忍用手雷炸毁一车军火后被乱枪打死,哥哥唯一做的只是走到他身边从他手中夺回手雷……这时,奥洛夫和整个世界,都站在了弟弟的对立面。

他太年轻,太理想主义,他至死都不明白,哥哥奥洛夫只是这个世界中行走在暗夜里的傀儡。

杀死他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3

《战争之王》很大胆地指出当时,乃至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所有熟悉的国家,这些国家目前有些已经实现和平,有些依然处于战乱中。

影片开始到结束,美国军人都在追击奥洛夫,他和奥洛夫的弟弟一样,都只看到“因为”奥洛夫在走私军火,“所以”世界上才有战争。直到他的上司找到他,用奥洛夫的预判印证了世界的真相后,他几近自闭——

这么多年,原来自己在某些人眼中只是用来做表面文章的工具人。

他费尽心机调查取证的所有关于奥洛夫的罪证,也都是某些人办公桌里摆着的绝密。

那些他平日里听到的理想、主义、宏图、愿景,竟都是骗人的。

观众此时可能更加震撼,因为观众平日里听到的看到的和以为的,并不比军人少。

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像做游戏一样规划世界的版图。

包括奥洛夫在内的大多数人,只是版图中任意驱使的棋子。

就如这部电影本身,最大的金主居然是一群军火商,他们好像也不太介意别人把自己的故事搬上银幕,然后用近乎嘲讽的行为,把这部痛斥残暴和贪婪的故事里的所有“道具”继续转卖到世界各地。

他们的“主人”则继续在舞台上表现出“责任感”。

我想,在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夜里,人们或悲伤或庆幸,或畅想或绝望。也许只有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少数人才知晓“故事”并没有结束。大家依然在争夺、谋划、算计,试图在新的世界里互有往来,用很多“奥洛夫”造就无数人间悲剧。

然后,通过血与火证明谁才是真正的——

战争之王。


THE END
热门资讯
*
*